把握“重中之重”,守好“底线任务”******
马若虎
几天前,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举行,再次吹响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冲锋号: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,人力投入、物力配置、财力保障都要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。
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。产业是发展的根基,产业兴旺,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。这些年,在强农惠农政策推动下,各地因地制宜发展乡村富民产业,有力带动广大农民就业创业、持续增收。小木耳做成大产业、小茶叶长成大茶“业”、小土豆变成“金蛋蛋”……这些特色产业成功的背后,都是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精心培育,依靠政府引导,龙头带动,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拧成一股劲,合力让一个个“土特产”闯出了名堂。
2022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55%以上用于支持帮扶产业发展,截至10月底,全国脱贫劳动力(含监测对象)务工规模达到3270.4万人。未来,随着产业帮扶政策持续落实,产业发展再提速、质量再提升,越来越多的农民,将会过上更好的日子。
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。摆脱贫困,中华民族千年夙愿。夙愿得偿后,巩固脱贫攻坚成果,成了乡村振兴的前提。
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深度、广度、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。难点之一,在于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。中央曾明确,对脱贫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,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。中央财政将原专项扶贫资金调整为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,易地扶贫搬迁续写“后半篇文章”,驻村干部进行选派轮换……种种接力帮扶,把脱贫人口扶上马、送一程,让他们稳得住、有信心。
有了不返贫的基础,才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。要继续压紧压实责任,把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的帮扶政策衔接好、措施落到位,强产业促增收、多渠道促就业、强基础促安居,让脱贫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成现实。
脱贫摘帽不是终点,而是新生活、新奋斗的起点。接续推进乡村振兴,全国上下一道,甩开膀子、笃行不怠,把乡村建设得更美,让乡亲们过更好光景。
美术馆奏响“爱的旋律”******
演奏现场主办方供图
本报电(闻逸)当动人旋律邂逅精美书画,一场视听盛宴正在上演。1月4日晚,“中国美术馆之夜”在北京举行。本次活动由中国美术馆与德中文化交流基金会共同主办,以“中德友谊·爱的旋律”为主题,为冬日的北京增添了一抹文化亮色。百余名中外友人参加了此次活动。
当晚,青年指挥家范妮、青年小提琴家刘芳蕾、青年钢琴家叶霖为观众带来精彩演奏。演奏乐曲既有钢琴小提琴奏鸣曲,又有中国经典曲目,包括《G大调钢琴小提琴奏鸣曲-KV301》《茉莉花》《爱的旋律》等。演奏结束,观众在动人旋律编织出的美妙氛围中移步展厅参观展览。
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,“中国美术馆之夜”是中国美术馆的品牌项目,已成功举办多次,获得社会广泛好评。该项目通过文艺演出与展览欣赏,沟通情感、增进相互了解,为中外文化交流搭建了平台。